百人談|企業培訓的拐點與終局
時間:2022-08-26 來源:騰訊網 作者:網絡轉載
從上個世紀 80 年代以來,企業培訓經歷了從線下服務向線上信息化、智能化的變遷,實現了從 0 到 1、從 1 到 10 的進化。如今,企業培訓正面臨三浪疊加的市場變化:一是日益增長的經濟結構轉型中的人才迭代需求;二是不斷加強的培訓產業升級下的內生動力;三是自上而下的產業政策紅利加持。
三股發展浪潮的沖擊下,加之疫情催化,企培行業迅速走上風口,進入從 10 到 N 的黃金時代,平臺型公司也正在迎來新的發展拐點。近日多鯨對話企業培訓云平臺魔學院一、二號位——魔學院創始人兼總裁熊軍(熊大)、魔學院聯合創始人兼院長熊兵(熊二博士),一探企業培訓市場的拐點與終局。
時間撥回到上個世紀 80 年代末。當時,中國正處于改革開放初期,市場涌現出了一波外商投資熱,隨著這批擁有現代化管理經驗的企業落地,企業培訓的發展理念也在國內生根發芽,而在幫助企業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化中,企業培訓行業完成了從 0 到 1 的積累。
90 年代末,早期企業培訓市場孕育而成,這個典型的非標市場,培訓形式以零散的線下面授為主,內容承載主體則是光盤和錄像帶,更多聚焦于企業管理入門、宏觀經濟解讀、國際視野拓展等基礎教育。
直到 2010 年,隨著互聯網的技術興起,企培市場迎來了一次質變,實現了從線下到線上的躍遷,用戶可以在線接受遠程培訓。這種打破時間與空間的模式,促使企培行業迅速規?;?,完成了從 1 到 10 的跨越。與此同時,新的技術催生了新的內容形態,企業商管大行其道。
而 2015 年之后移動互聯網的浪潮,再次顛覆了這一切。線上培訓開始從錄播課程轉向直播授課,交互方式更加多元化和個性。培訓內容也隨著供需兩側的數據化、信息化,開始變得更具顆粒度和更加場景化。
這意味著,企培行業完成從標準化到集約化的過渡,開始進入從 10 到 N 的產業裂變,產業生態變得更加多樣化,除了上游的內容提供方、技術供應商,下游的企業大學、小微客戶,還催生了一大波 SaaS 平臺,比如 2015 年由摩博科技推出的魔學院。
再到 2020 年之后,受新冠疫情影響,不確定性增強、愈加模糊多變的「烏卡時代」降臨,企培行業隨之進入變革期。反映到資本市場,自 2020 年以來,企業培訓行業的投資數量超 30 起,且不乏大額融資,甚至當 K12 教育賽道在「雙減」政策的沖擊下陷入冰點時,企業培訓賽道的融資依然如火如荼。SaaS 平臺更是遭到資本追捧,魔學院就是其中之一。2021 年 7 月,魔學院宣布完成由紅杉資本領投、鐘鼎資本跟投的 1 億元 A+ 輪融資,而就在當年 2 月,魔學院宣布完成騰訊的 A 輪千萬元融資,兩輪融資相隔還不到半年。
大額資本追捧的背后是企業培訓的剛需性增強,尤其企業培訓在線平臺的天花板提升。
熊二博士分析,在「烏卡時代」,市場競爭日益激烈。一方面,之前企業純靠高薪就能挖到牛人,但現在面臨營收壓力,支付高薪已是吃力,無法單靠招聘解決人才需求問題,必須一定程度提升現有人才結構;另一方面,市場環境變化快,知識體系更新快,企業不得不投入更多的時間、精力、財力去做企業培訓。
同時,如今的企業培訓求的不是潛移默化、計在長遠的影響,而是立即導向人員技能提升、業務布局優化,甚至業績大幅提高。而企業培訓線上化、工具數字化后,能更好地跟業務系統產生關系,讓培訓的效果直接被企業看到。并且,與線下培訓高成本相比,線上企培成本更低、更便捷,所以越來越多的企業愿意在培訓上做明顯投入。企業培訓手段的變化,也導致培訓的剛需性增強。
面對日益剛需的培訓需求,魔學院如何應對?熊軍一言以蔽之,「所以我們必須要讓培訓內容、培訓工具更能貼近企業的業務需求,實現業務培訓一體化,從而提升人效。
但與這一目標相對應的,魔學院并沒有自己的師資、課程,而是作為平臺向企業提供企業培訓工具,同時聯合第三方提供培訓課程、師資、咨詢等增值服務,形成「平臺+內容+服務」的一體化企業培訓解決方案。
這在魔學院創立早期便確立的「整合生態、打造開放平臺」打法,源自企業培訓高度分散的市場特性??v觀整個企業培訓產業鏈,呈現上游弱、中游寬、下游散的特點。上游主要包括內容平臺、培訓技術、版權運營、師資運營等企業培訓核心資源的各類機構;下游則是擁有不同培訓需求的大中小客戶,因行業、地域、公司發展階段類型不同,非常分散;而對于身處中游的企培機構及平臺來說,不僅需要內容、技術及師資做支撐,也需要整合上下游的資源。
那如何整合上中下游各個環節,探索企業培訓系統的標準化 SaaS 產品?
在產業上游,魔學院在 SaaS 培訓系統的基礎上,搭建一個內容商城,并通過分成的模式引入第三方培訓內容,試圖打造一個更多元的內容生態。截至目前,魔學院擁有 10000 多門線上課程,并簽約了 2000 多位講師和 300 多家培訓機構。
通過與專業內容機構的合作,也可更好地實現「業培一體」。例如在某一特定使用場景上,魔學院通過數據挖掘,將智能推薦算法融入內容生態,通過客戶的業務場景與需求偏好,智能化地給企業推薦崗位所需要的培訓體系,并且可將不同的內容打包直接提供給企業用戶,使培訓內容和工具能貼近不同層次企業的業務,做到「開箱即用」。
在產業下游,魔學院以移動端為切入點,提供員工培訓、在線考試和培訓管理等場景化服務。與此同時,一方面,通過 9 元/人/年的收費標準,降低中小微企業的培訓門檻,擴大服務滲透率;另一方面,通過提供私有云培訓版本等措施,滿足大型企業的個性化定制需求。
除此之外,魔學院已嫁接企業微信、飛書、釘釘等第三方開放平臺,并可通過個性化配置,無縫集成到企業的 IT 系統或第三方平臺。熊軍介紹說,第三方開放平臺不僅為魔學院帶來了大量的低成本流量,降低了營銷成本和服務成本,同時也提高了企業客戶的活躍度。據公開數據顯示,魔學院迄今累計服務了數萬企業,累計學習人次突破 1 億,2020 年客戶量增長 3 倍,2021 年客戶量增長超過 5 倍。
之所以堅定布局開放生態,在于熊軍對企業培訓未來發展的預判。在他看來,未來企業培訓行業格局將有三大明顯變化:一是企業培訓工具、平臺以后會形成幾家獨大的局面;二是服務某一垂直領域的課程和師資服務型機構會穩步發展;三是會出現大量圍繞企業培訓布局服務和咨詢的機構。
「大家專注把自個的業務做到極致,同時敞開胸懷擁抱生態,共同把生態做好才能有出路」,熊軍表示,決勝關鍵在于打造合作共贏的生態圈,實現生態的正向運轉。他預計,未來三年內魔學院能夠做到服務至少 20 萬家付費客戶,通過課程等合作形式實現對合作伙伴數億元的分賬,而魔學院本身的營收體量將躍升到二十億左右。
熊二博士則表示,「魔學院的核心競爭力正是通過專業化的分工、生態化的合作,以高性價比的方式為用戶提供高質量的產品?!箶祿@示,魔學院平臺已擁有 10 萬家企業用戶,服務員工數量約一千萬,用戶線上學習和考試服務時長累計約數億小時。
魔學院已服務的 10 萬家企業客戶,如果歸納特點,一是涵蓋全行業,二是囊括大、中、小企業。但與企業培訓行業普遍以大客戶為先的市場策略不同,魔學院致力以中小企業為基本盤。
熊軍介紹「魔學院現在服務的客戶里,體量最大的付費客戶有 140 萬員工,有幾十萬員工的付費客戶也有好幾個,有幾萬員工的付費客戶有好幾十個,而有幾千員工的付費客戶有上千家了。
熊二博士分析,市面上現在大量的企業培訓機構,目標只在大客戶,尤其傳統的企業培訓主要服務于大型企業的管理層,導致「各自為戰」,競爭格局高度分散,市場集中度和滲透率較低,形成「散、亂、差」格局。
他坦言,頭部大客戶確實培訓預算更充足,培訓的需求更剛性,但企業培訓機構服務大客戶也面臨兩個明顯問題:第一是客戶服務成本高導致利潤??;第二是大客戶對服務商的產品力、銷售力等綜合能力要求很高。
與處于聚光燈下的大型企業相比,中小型企業處于被企業培訓服務的邊緣地帶。誠然,在預算有限的前提下,中小型企業無法花費幾十萬采購企業培訓系統。但熊軍認為企業培訓如果只盯著頭部大客戶的話,大量中小客戶的需求并不能得到滿足。在他看來,在中國有 4300 萬家企業,每年能花幾百萬、幾千萬來采購各種培訓工具、課程或服務的企業絕對不超過 1 萬家;但是每年能花幾萬到小幾十萬做企業培訓的企業卻有幾十萬家;每年能花幾千塊錢到幾萬塊錢來做企業培訓的企業可是幾百萬家。同時,因為企業培訓工具、內容和服務越來越專業化和信息化,當客戶采購成本會比內部來做培訓更合算的時候,需求勢必產生。
此外,疫情之下,企業將部分線下培訓需求轉移到線上,企業在線培訓與學習的需求激增,市場迎來前所未有的沖擊。當前,除了華為、騰訊、小米等大型企業,熊軍直言,國內幾乎 99% 的企業尚未建立線上一體化培訓管理體系,尤其是很多中小微企業,甚至都沒有建立正確的企業培訓認知?!复罅恐行】蛻羝鋵嵱泻軓姷呐嘤柕男枨?,不過前提是產品要提供足夠高的性價比。魔學院是做平臺工具的,很強調平臺工具產品的通用性和高性價比。工具越標準,易用性越強,成本才越低,客戶規模才可能越來越大。
而魔學院實現高性價產品的方式,熊軍總結為專注、極致、快速迭代的生態合作,選用最優秀的課程、工具、服務來做組合?!敢驗閷I分工、生態合作,產品性價比高了,所有企業都能夠負擔得起了,我們用戶體量大了,內容的成本就下降了,用戶也得到實惠了。而同時內容機構的銷售收入更多了,我們從中也產生了價值,這是一個多方互惠的良性循環?!剐苘娬f。
他同時強調,這一生態打法的底層邏輯由企業戰略驅動,跟企業負責人能否長期堅持、能否耐得住寂寞、能否承受市場跟內部團隊壓力有關。他調侃說,做企業培訓產品的,預算往往比較大,特別是一些大型客戶,動不動一個培訓預算幾十萬、幾百萬甚至幾千萬,甚至有的大客戶預算能幾個億,「你是不是能忍受住這種大合同的誘惑?
那這種生態型打法的最大挑戰是什么呢?熊軍認為,除了呈現產品價值以外,便是市場教育。如何說服客戶接受企業培訓的工具、課程、服務實際上可以分離?沒有特別好的解決方案,只能交給時間,用各種市場推廣手段,各種標桿案例打造,各種服務體系完善。
轉眼已是 2022 年,當企業培訓行業進入全新的產業變革期,市場將會迎來怎樣的發展趨勢?熊二博士總結為三點:平臺工具的普遍性;工具跟業務系統、數據系統相融合;培訓生態逐步進入正向循環。
首先是平臺工具的普遍性,換言之,熊二博士認為未來企業培訓平臺搭建將走向自主化。正如魔學院的 Slogan 「每個企業都是一所大學」,企業培訓的終局是無關企業規模大小,每個企業都會搭建屬于自己的系統化培訓平臺。
而實現這一終局的前提在于,企業培訓平臺工具的通用化、標準化、易用性逐漸被放大,能降低企業自主搭建企業培訓平臺的門檻。
不過熊二博士直言,行業對企培產品標準化的理解有偏差,每個人都有自己個性化的訴求,但并不意味產品不能被規?;?、標準化。所謂百分之百的標準化是個偽命題。用戶并不期待一套系統能解決全部的問題,能解決 90% 的問題,已經是高性價比。標準化的產生并非來自用戶個性化的訴求,其實跟標準化產品的市場份額息息相關?!溉绻豢町a品只服務十個客戶,很難做成標準化產品。因為成本太高。成本高的話,就要求客戶付的價錢也高,客戶付的價錢高,就會提個性化需求,并且個性化的訴求你必須滿足,于是成了個性化定制服務。但當一款產品能為更多用戶服務的時候,能找到更大的用戶體量的時候,你滿足用戶 90% 的訴求,就是標準化產品。
而從平臺和內容兩個維度拆解,論平臺,技術平臺完全可以做到非常標準化,用戶自己去做一些個性化的設置,就能實現個性化的訴求。論內容,企業的個性化問題很大程度上要通過企業自己去解決,剩下企業無法自己解決的一些個性化的問題,要么通過定制化的廠商去解決,要么可能最后發現不需要解決。
再者,企業培訓平臺將與實際業務場景深度結合。企業培訓平臺逐步數字化,將打通包括人事、財務、業務等業務場景。加之企業培訓的本質就是解決企業的業務問題、績效問題、發展問題。因此,與實際業務場景相結合,也將成為企業培訓未來發展重要趨勢之一。
最后,企業培訓的行業集中度將得到提升,開放生態的重要性與之凸顯。以往企培業市場分散度高,行業散亂差發展,機構各自為戰。在開放、整合、生態共贏趨勢的促進下,行業集中度有望得到提升,行業趨向整合,平臺型公司將迎來又一次發展機遇,借助生態圈可以實現更高的產業運轉效率。
三股發展浪潮的沖擊下,加之疫情催化,企培行業迅速走上風口,進入從 10 到 N 的黃金時代,平臺型公司也正在迎來新的發展拐點。近日多鯨對話企業培訓云平臺魔學院一、二號位——魔學院創始人兼總裁熊軍(熊大)、魔學院聯合創始人兼院長熊兵(熊二博士),一探企業培訓市場的拐點與終局。
時間撥回到上個世紀 80 年代末。當時,中國正處于改革開放初期,市場涌現出了一波外商投資熱,隨著這批擁有現代化管理經驗的企業落地,企業培訓的發展理念也在國內生根發芽,而在幫助企業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化中,企業培訓行業完成了從 0 到 1 的積累。
90 年代末,早期企業培訓市場孕育而成,這個典型的非標市場,培訓形式以零散的線下面授為主,內容承載主體則是光盤和錄像帶,更多聚焦于企業管理入門、宏觀經濟解讀、國際視野拓展等基礎教育。
直到 2010 年,隨著互聯網的技術興起,企培市場迎來了一次質變,實現了從線下到線上的躍遷,用戶可以在線接受遠程培訓。這種打破時間與空間的模式,促使企培行業迅速規?;?,完成了從 1 到 10 的跨越。與此同時,新的技術催生了新的內容形態,企業商管大行其道。
而 2015 年之后移動互聯網的浪潮,再次顛覆了這一切。線上培訓開始從錄播課程轉向直播授課,交互方式更加多元化和個性。培訓內容也隨著供需兩側的數據化、信息化,開始變得更具顆粒度和更加場景化。
這意味著,企培行業完成從標準化到集約化的過渡,開始進入從 10 到 N 的產業裂變,產業生態變得更加多樣化,除了上游的內容提供方、技術供應商,下游的企業大學、小微客戶,還催生了一大波 SaaS 平臺,比如 2015 年由摩博科技推出的魔學院。
再到 2020 年之后,受新冠疫情影響,不確定性增強、愈加模糊多變的「烏卡時代」降臨,企培行業隨之進入變革期。反映到資本市場,自 2020 年以來,企業培訓行業的投資數量超 30 起,且不乏大額融資,甚至當 K12 教育賽道在「雙減」政策的沖擊下陷入冰點時,企業培訓賽道的融資依然如火如荼。SaaS 平臺更是遭到資本追捧,魔學院就是其中之一。2021 年 7 月,魔學院宣布完成由紅杉資本領投、鐘鼎資本跟投的 1 億元 A+ 輪融資,而就在當年 2 月,魔學院宣布完成騰訊的 A 輪千萬元融資,兩輪融資相隔還不到半年。
大額資本追捧的背后是企業培訓的剛需性增強,尤其企業培訓在線平臺的天花板提升。
熊二博士分析,在「烏卡時代」,市場競爭日益激烈。一方面,之前企業純靠高薪就能挖到牛人,但現在面臨營收壓力,支付高薪已是吃力,無法單靠招聘解決人才需求問題,必須一定程度提升現有人才結構;另一方面,市場環境變化快,知識體系更新快,企業不得不投入更多的時間、精力、財力去做企業培訓。
同時,如今的企業培訓求的不是潛移默化、計在長遠的影響,而是立即導向人員技能提升、業務布局優化,甚至業績大幅提高。而企業培訓線上化、工具數字化后,能更好地跟業務系統產生關系,讓培訓的效果直接被企業看到。并且,與線下培訓高成本相比,線上企培成本更低、更便捷,所以越來越多的企業愿意在培訓上做明顯投入。企業培訓手段的變化,也導致培訓的剛需性增強。
面對日益剛需的培訓需求,魔學院如何應對?熊軍一言以蔽之,「所以我們必須要讓培訓內容、培訓工具更能貼近企業的業務需求,實現業務培訓一體化,從而提升人效。
但與這一目標相對應的,魔學院并沒有自己的師資、課程,而是作為平臺向企業提供企業培訓工具,同時聯合第三方提供培訓課程、師資、咨詢等增值服務,形成「平臺+內容+服務」的一體化企業培訓解決方案。
這在魔學院創立早期便確立的「整合生態、打造開放平臺」打法,源自企業培訓高度分散的市場特性??v觀整個企業培訓產業鏈,呈現上游弱、中游寬、下游散的特點。上游主要包括內容平臺、培訓技術、版權運營、師資運營等企業培訓核心資源的各類機構;下游則是擁有不同培訓需求的大中小客戶,因行業、地域、公司發展階段類型不同,非常分散;而對于身處中游的企培機構及平臺來說,不僅需要內容、技術及師資做支撐,也需要整合上下游的資源。
那如何整合上中下游各個環節,探索企業培訓系統的標準化 SaaS 產品?
在產業上游,魔學院在 SaaS 培訓系統的基礎上,搭建一個內容商城,并通過分成的模式引入第三方培訓內容,試圖打造一個更多元的內容生態。截至目前,魔學院擁有 10000 多門線上課程,并簽約了 2000 多位講師和 300 多家培訓機構。
通過與專業內容機構的合作,也可更好地實現「業培一體」。例如在某一特定使用場景上,魔學院通過數據挖掘,將智能推薦算法融入內容生態,通過客戶的業務場景與需求偏好,智能化地給企業推薦崗位所需要的培訓體系,并且可將不同的內容打包直接提供給企業用戶,使培訓內容和工具能貼近不同層次企業的業務,做到「開箱即用」。
在產業下游,魔學院以移動端為切入點,提供員工培訓、在線考試和培訓管理等場景化服務。與此同時,一方面,通過 9 元/人/年的收費標準,降低中小微企業的培訓門檻,擴大服務滲透率;另一方面,通過提供私有云培訓版本等措施,滿足大型企業的個性化定制需求。
除此之外,魔學院已嫁接企業微信、飛書、釘釘等第三方開放平臺,并可通過個性化配置,無縫集成到企業的 IT 系統或第三方平臺。熊軍介紹說,第三方開放平臺不僅為魔學院帶來了大量的低成本流量,降低了營銷成本和服務成本,同時也提高了企業客戶的活躍度。據公開數據顯示,魔學院迄今累計服務了數萬企業,累計學習人次突破 1 億,2020 年客戶量增長 3 倍,2021 年客戶量增長超過 5 倍。
之所以堅定布局開放生態,在于熊軍對企業培訓未來發展的預判。在他看來,未來企業培訓行業格局將有三大明顯變化:一是企業培訓工具、平臺以后會形成幾家獨大的局面;二是服務某一垂直領域的課程和師資服務型機構會穩步發展;三是會出現大量圍繞企業培訓布局服務和咨詢的機構。
「大家專注把自個的業務做到極致,同時敞開胸懷擁抱生態,共同把生態做好才能有出路」,熊軍表示,決勝關鍵在于打造合作共贏的生態圈,實現生態的正向運轉。他預計,未來三年內魔學院能夠做到服務至少 20 萬家付費客戶,通過課程等合作形式實現對合作伙伴數億元的分賬,而魔學院本身的營收體量將躍升到二十億左右。
熊二博士則表示,「魔學院的核心競爭力正是通過專業化的分工、生態化的合作,以高性價比的方式為用戶提供高質量的產品?!箶祿@示,魔學院平臺已擁有 10 萬家企業用戶,服務員工數量約一千萬,用戶線上學習和考試服務時長累計約數億小時。
魔學院已服務的 10 萬家企業客戶,如果歸納特點,一是涵蓋全行業,二是囊括大、中、小企業。但與企業培訓行業普遍以大客戶為先的市場策略不同,魔學院致力以中小企業為基本盤。
熊軍介紹「魔學院現在服務的客戶里,體量最大的付費客戶有 140 萬員工,有幾十萬員工的付費客戶也有好幾個,有幾萬員工的付費客戶有好幾十個,而有幾千員工的付費客戶有上千家了。
熊二博士分析,市面上現在大量的企業培訓機構,目標只在大客戶,尤其傳統的企業培訓主要服務于大型企業的管理層,導致「各自為戰」,競爭格局高度分散,市場集中度和滲透率較低,形成「散、亂、差」格局。
他坦言,頭部大客戶確實培訓預算更充足,培訓的需求更剛性,但企業培訓機構服務大客戶也面臨兩個明顯問題:第一是客戶服務成本高導致利潤??;第二是大客戶對服務商的產品力、銷售力等綜合能力要求很高。
與處于聚光燈下的大型企業相比,中小型企業處于被企業培訓服務的邊緣地帶。誠然,在預算有限的前提下,中小型企業無法花費幾十萬采購企業培訓系統。但熊軍認為企業培訓如果只盯著頭部大客戶的話,大量中小客戶的需求并不能得到滿足。在他看來,在中國有 4300 萬家企業,每年能花幾百萬、幾千萬來采購各種培訓工具、課程或服務的企業絕對不超過 1 萬家;但是每年能花幾萬到小幾十萬做企業培訓的企業卻有幾十萬家;每年能花幾千塊錢到幾萬塊錢來做企業培訓的企業可是幾百萬家。同時,因為企業培訓工具、內容和服務越來越專業化和信息化,當客戶采購成本會比內部來做培訓更合算的時候,需求勢必產生。
此外,疫情之下,企業將部分線下培訓需求轉移到線上,企業在線培訓與學習的需求激增,市場迎來前所未有的沖擊。當前,除了華為、騰訊、小米等大型企業,熊軍直言,國內幾乎 99% 的企業尚未建立線上一體化培訓管理體系,尤其是很多中小微企業,甚至都沒有建立正確的企業培訓認知?!复罅恐行】蛻羝鋵嵱泻軓姷呐嘤柕男枨?,不過前提是產品要提供足夠高的性價比。魔學院是做平臺工具的,很強調平臺工具產品的通用性和高性價比。工具越標準,易用性越強,成本才越低,客戶規模才可能越來越大。
而魔學院實現高性價產品的方式,熊軍總結為專注、極致、快速迭代的生態合作,選用最優秀的課程、工具、服務來做組合?!敢驗閷I分工、生態合作,產品性價比高了,所有企業都能夠負擔得起了,我們用戶體量大了,內容的成本就下降了,用戶也得到實惠了。而同時內容機構的銷售收入更多了,我們從中也產生了價值,這是一個多方互惠的良性循環?!剐苘娬f。
他同時強調,這一生態打法的底層邏輯由企業戰略驅動,跟企業負責人能否長期堅持、能否耐得住寂寞、能否承受市場跟內部團隊壓力有關。他調侃說,做企業培訓產品的,預算往往比較大,特別是一些大型客戶,動不動一個培訓預算幾十萬、幾百萬甚至幾千萬,甚至有的大客戶預算能幾個億,「你是不是能忍受住這種大合同的誘惑?
那這種生態型打法的最大挑戰是什么呢?熊軍認為,除了呈現產品價值以外,便是市場教育。如何說服客戶接受企業培訓的工具、課程、服務實際上可以分離?沒有特別好的解決方案,只能交給時間,用各種市場推廣手段,各種標桿案例打造,各種服務體系完善。
轉眼已是 2022 年,當企業培訓行業進入全新的產業變革期,市場將會迎來怎樣的發展趨勢?熊二博士總結為三點:平臺工具的普遍性;工具跟業務系統、數據系統相融合;培訓生態逐步進入正向循環。
首先是平臺工具的普遍性,換言之,熊二博士認為未來企業培訓平臺搭建將走向自主化。正如魔學院的 Slogan 「每個企業都是一所大學」,企業培訓的終局是無關企業規模大小,每個企業都會搭建屬于自己的系統化培訓平臺。
而實現這一終局的前提在于,企業培訓平臺工具的通用化、標準化、易用性逐漸被放大,能降低企業自主搭建企業培訓平臺的門檻。
不過熊二博士直言,行業對企培產品標準化的理解有偏差,每個人都有自己個性化的訴求,但并不意味產品不能被規?;?、標準化。所謂百分之百的標準化是個偽命題。用戶并不期待一套系統能解決全部的問題,能解決 90% 的問題,已經是高性價比。標準化的產生并非來自用戶個性化的訴求,其實跟標準化產品的市場份額息息相關?!溉绻豢町a品只服務十個客戶,很難做成標準化產品。因為成本太高。成本高的話,就要求客戶付的價錢也高,客戶付的價錢高,就會提個性化需求,并且個性化的訴求你必須滿足,于是成了個性化定制服務。但當一款產品能為更多用戶服務的時候,能找到更大的用戶體量的時候,你滿足用戶 90% 的訴求,就是標準化產品。
而從平臺和內容兩個維度拆解,論平臺,技術平臺完全可以做到非常標準化,用戶自己去做一些個性化的設置,就能實現個性化的訴求。論內容,企業的個性化問題很大程度上要通過企業自己去解決,剩下企業無法自己解決的一些個性化的問題,要么通過定制化的廠商去解決,要么可能最后發現不需要解決。
再者,企業培訓平臺將與實際業務場景深度結合。企業培訓平臺逐步數字化,將打通包括人事、財務、業務等業務場景。加之企業培訓的本質就是解決企業的業務問題、績效問題、發展問題。因此,與實際業務場景相結合,也將成為企業培訓未來發展重要趨勢之一。
最后,企業培訓的行業集中度將得到提升,開放生態的重要性與之凸顯。以往企培業市場分散度高,行業散亂差發展,機構各自為戰。在開放、整合、生態共贏趨勢的促進下,行業集中度有望得到提升,行業趨向整合,平臺型公司將迎來又一次發展機遇,借助生態圈可以實現更高的產業運轉效率。